过去三年,占据了我绝大多数业余时间的事情是在东北溜达,顺便做做研究。终于,这趟漫长的旅途要结束了。初五开始,和朋友们一起在东北壮游了 21 天,接下来我也要有新的事情要做。
旅途的后半程,我们主要在对辽西和蒙东的辽塔进行考察。这些一千年前契丹人为神而建的高塔,今天依然屹立在大地上。不过这些塔按照今天的视角来看都建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白天要开车,经常没信号,拍摄还很忙。所以基本上每天晚上才能刷刷手机,看看发生了什么。
刚好在旅途的最后几天,ChatGPT 「又」火起来了。每天都大量的文章充斥在各个渠道。你甚至没有办法躲开这个单词。所以我自然也看了不少。
失望、失落、甚至有些气愤。因为我感觉过去几年汉语互联网在这方面的内容质量一点都没有提高。
2015 年我回国创业,做的方向是机器学习。那时候 AlphaGo 还没下赢围棋,不过很快因为它的出现我们这行就被广泛地称作人工智能。作为从业者,我势必大量的获取这个方面的信息,也要自己输出一些。
那时候年纪小,也刚创业。所以每天都要看很多创业/科技媒体、投资人或者创业者输出的内容。我想知道在这个话语体系下人工智能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融资的时候顺着说。
几年过来,我发现这是一个毫无新意的圈子。每次有任何新的技术出现,都是同样的一群人、同样的一套叙事,只是换了形容对象。好无聊。
直到这次 ChatGPT 出现,成为了最后的稻草:2015 年的那些内容,95% 那到今天都能重新用一遍。我们就是不断的在重复一些模棱两可的事情。太无趣了。
白天看一座千年永恒的辽塔,晚上看一堆一天就速朽的文章,落差太大了。于是我卸载了各个社交软件,取关了一堆公众号,关闭了朋友圈。我不应该把时间花在找那 5% 的好信息上,因为剩下的 95% 都是垃圾。
但我无意指责任何人。因为 this is how things work。那个内容质量特高,读者付费,没有垃圾信息的世界只存在于梦里。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我们确实可以选择一个相对更好的环境。
与此同时,我也决定重启 Substack,尽量多一些一些内容。让 5% 有价值的信息变多一点——无法保证我写的就有价值,但万一呢?
实际上我在每天的工作中,就有大量的文字输出内容。所以我就寻思要不让可以发一些出来。因为在过去,绝大部分我发的文字内容都是长篇的媒体供稿,但这样限制很大。很多事情不需要写那么多那么久也能说清楚。
我希望在这里可以高频率的输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不一定是我的,大概率是我感觉不错的。以及一些个人的观察和想法。商业领域为主。
so,welcome 一起叭叭;)
我不应该把时间花在找那 5% 的好信息上,因为剩下的 95% 都是垃圾。赞!